在數位時代, 資料的儲存與備份是基本的需求。因此就外接式的儲存裝置選擇, 我們不但要追求更輕巧的體積、更大容量、更快的傳輸速度、更可靠的資料保存之外,價格當然也是決定性的考量因素之一。從今年初以來,固態硬碟(Solid State Drive, SSD) 的價格似乎已經來到了一個值得考慮入手的好時機, 內置式 2.5吋固態硬碟十足親民的價格,讓消費者升級電腦效能的意願加溫, 促動了固態硬碟的普及與成長。甚至各家存儲品牌更紛紛推出「外接式固態硬碟」, 挾著高速、抗震、無聲、輕量、便攜...等等優勢,準備在外接的儲存裝置市場與「傳統外接硬碟」一爭高下。
一般使用者想要將電腦內的重要資料儲存備份, 最常使用的外接儲存裝置不外就是「記憶卡」、「隨身碟」、「外接硬碟」以及最新的「外接固態硬碟」。這些記憶儲存裝置的容量與體積大小均不同, 可以依據想要用的應用裝置介面、存儲目的與容量空間需求來做選擇。依據莫爾定律, 整個半導體的製程仍不斷地往小體積、高容量的方向發展,但選擇目前市場的主流容量, 其實是比較符合經濟效益的。
- (右上) microSDXC手機記憶卡(UHS-I): 16GB/32GB/64GB/128GB/256GB
- (右中) USB隨身碟 (USB3.1 Gen 1): 16GB/32GB/64GB/128GB/256GB
- (右下) 外接硬碟2.5” (USB3.1 Gen 1): 500GB/1TB-5TB
- (左) 外接固態硬碟(USB3.1 Gen 1/Gen2): 128GB/256GB/512GB/1TB/2TB
那麼「外接式固態硬碟」與傳統的「外接硬碟」有甚麼不同呢? 首先, 若了解傳統硬碟運作的原理, 那麼在選擇外接式硬碟裝置時, 就容易有初步的判斷。
※傳統硬碟HDD與固態硬碟SSD的運作
傳統硬碟(HDD)已問世超過50 年,儲存容量穩定的提升, 而體積尺寸則逐漸的縮小。傳統硬碟包含一個以上的磁性感應碟片,在每個碟片上有致動懸臂搭配讀寫頭,以及用以旋轉碟片及移動懸臂的馬達。另外當然還有 I/O 控制器及韌體,可對硬體下達指令,並與系統其他部分溝通。HDD主要透過旋轉碟片來讀寫資料,碟片的預設轉速越快,硬碟讀取寫入資料的速度就越快。
固態硬碟 (Solid State Drive)是較新的技術,是快閃記憶體(NAND Flash)的一種,簡單理解可以把固態硬碟 (SSD)視為大型的USB 隨身碟,因為背後的技術是相同的。由於SSD是建立在非揮發性記憶體的電子儲存上,故電腦關機後資料不會消失。也因為這樣的運作方式, 因此抗撞擊, 使用時不怕震動,是很大的優勢。
※傳統硬碟HDD與固態硬碟SSD的特點比較
近年來硬碟的儲存容量不斷地在擴大, 價格也相對的越來越親民,但若運用在外接式(移動式)的儲存裝置時, 傳統「外接硬碟」的缺點就會浮現 : 體積大、重量重、耗能(需要電力驅動馬達)、有雜音與震動感、難以在晃動的環境下工作 (由於傳統硬碟的運作,有賴於磁盤與讀取頭的移動,而這兩者在移動期間,一旦受到晃動干擾,容易造成零件損壞,或硬碟壞軌,導致資料的遺失)。
反之, 「外接固態硬碟」就沒有上述的缺點困擾,如同我們過去使用隨身碟的經驗值一樣,外接固態硬碟就如同一個大型的隨身碟,不但體積小、重量輕、速度快、安靜無聲、隨插即用不耗電,也不怕使用中的震動或撞擊。若真要說有甚麼缺點, 那麼就是容量與價格不及傳統硬碟。以目前市場價格一般而言: 新台幣兩千多元大概可以買到傳統外接硬碟容量2TB; 大約可以購買到外接固態硬碟512GB左右,如此也能了解兩者的價格容量差距。(理論值: 1TB=1024GB 1GB=1024MB)
《外接式固態硬碟與傳統外接硬碟的比較》2019.08
傳統2.5”外接硬碟 External Hard Drive |
外接式固態硬碟 Portable Solid State Drive |
|
---|---|---|
主流容量 | 500GB~5TB | 128GB~2TB |
接口 | USB3.0 Gen1 (to Type A) |
USB 3.0 Gen1 (to TypeA or TypeC) |
速度 | 讀 125MB/s 寫 100MB/s |
讀420~550MB/s 寫 > 400MB/s |
尺寸 | 2.5” | <2.5” |
重量 | 149~210g *容量越大重量越重 |
35g~90g *依外觀造型不同 |
價格 *價格帶僅供參考 *1TB≒1024GB |
500GB NT 1,2xx 1TB NT 1,7xx 2TB NT 2,xxx 3TB NT 3,5xx 4TB NT 3,xxx 5TB NT 4,xxx |
128GB NT 1,xxx |
使用狀況特點 | 使用中勿移動/ 撞擊可能損壞/ 體積大容量重/ 使用時有噪音/ |
使用不怕移動/ 不怕撞擊/ 體積小重量輕/ 無聲省電 |
外接式固態硬碟使用體驗 (KINGMAX Portable SSD KE31)
就存儲裝置的效能來說, 「固態硬碟」(SSD Solid State Drive) 在傳輸速度上要比硬碟能夠有顯著的領先,尤其在開機速度上有明顯大幅的改善。但過往既使知道固態硬碟好用, 但由於價格因素所致, 造成普及速度不夠快。此外, 2.5吋固態硬碟(2.5” SSD) 或M.2 2280固態硬碟(PCIe SSD / SATA III SSD) 主要運用在桌機或筆電內置的效能升級,這對一般使用者要更換升級其實是有困難度的。就算想要自己購買轉板來連接, 也要考慮買對接口, 以及外出行動時的便利性與美觀。
但現在各家儲存品牌廠紛紛推出了「外接固態硬碟 (Portable SSD)」, 使用者不需要打開電腦, 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式, 就跟使用隨身碟一樣, 只要直接透過外接的連接線, 來使用固態硬碟SSD,享受固態硬碟處理資料的速度感。整體而言, 無論是哪一個品牌的行動固態硬碟(外接固態硬碟), 只要與傳統硬碟相較之下, 四到五倍的速度提升 (> 400MB/s ), 其實相當有感, 使用時省時又快速。
▼將KINGMAX 行動固態硬碟 (外接固態硬碟) 用 Crystal Disk Mark 進行「隨機檔案」及「連續壓縮檔案」讀寫速度測試:
實際進行音樂\視頻\影像檔案的傳輸速度比較也可以發現:
使用傳統的外接硬碟來做檔案傳輸或備份, 一部電影 (2.91GB) 傳輸需時大約要 90秒 (這與硬碟的轉術與接口有關);而使用行動固態硬碟 (外接SSD) 來檔案傳輸一部電影, 需時大約是 14 秒。若使用傳統的外接硬碟一次傳輸 500首歌曲 或照片 (2.06GB.) , 傳輸需時大約要 90秒; 而使用行動固態硬碟 (外接SSD) 僅僅需要約17秒。對於拍攝影片或製作剪接影片的工作使用者而言, 以往複製或備份檔案時總要耗費許多時間等待傳輸,如今,終於有了高速平價又安全的新選擇。
以KINGMAX 外接式固態硬碟KE31而言,外觀尺寸約為信用卡大小、僅有2.5吋固態硬碟的 40% 大小。而僅僅35g幾乎無感的重量、即使是外出攜帶也是相當輕便簡單,就像是一隻大容量的隨身碟,可以滿足大量檔案備份儲存的需求 (唯一的差別是行動固態硬碟(外接固態硬碟) 是需要使用外接連結線的)。再加上固態硬碟的特性, 運作時省電無噪音、且不怕震動或撞擊,都是推薦選擇外接固態硬碟的主要原因。
然而, 最務實的原因還是NAND Flash技術的成熟, 而價格也來到了甜蜜點: 固態硬碟容量大幅提升, 價格也不再高不可攀。因此,若是想要購買以行動攜帶為主的外接儲存裝置時,建議可以嘗試輕量有型容量也滿足使用需求(480GB-512GB)的「行動固態硬碟 (外接固態硬碟)」。 購買點選這兒: KINGMAX 外接式固態硬碟KE31 480GB (KINGMAX Portable SSD KE31 480GB)